一、学习目标

掌握 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应用范围;临床主要采血方式及其应用范围;常用抗凝剂的特点和用途。

熟悉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真空采血管的种类;血液标本运送和接收要求。

了解 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生理、生活因素;检验后血液标本的处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血液标本采集

(1)标本类型:

包括全血、细胞、血浆和血清标本。全血:用于细胞计数、分类、形态观察;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用于血栓止血检测;血清: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测等。

标本 意义
全血 ① 静脉全血来自静脉的全血标本应用最广泛。常用的采血部位有肘前静脉、腕静脉,婴幼儿和新生儿有时采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② 动脉全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采血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
③ 末梢全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采血部位有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拇趾或足跟 |
| 血浆 | 全血标本经抗凝离心后去除血细胞成分即为血浆,主要用于化学成分测定和凝血项目检测等 |
| 血清 | 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血清与血浆相比较,主要是缺乏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也发生了变化。血清主要用于化学和免疫学等检测 |
| 血细胞 | 某些特殊的检验项目需要特定的血细胞作为标本,如浓集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等 |

(2)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微量检测。采集部位多选择手指或足跟(婴幼儿),WHO 已不再推荐用耳垂。

静脉采血法: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采集部位主要是肘静脉。静脉采血法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采血方法,按采血方式可分为普通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标本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

采血顺序

一针穿刺多管采血,由于采血管内添加剂不同,多管采血的先后顺序推荐如下

采血管帽颜色 添加剂 操作步骤 主要用途
红色(玻管) 无促凝剂 采血后不需混匀 生成血清,生化/免疫学试验
红色(塑管) 促凝剂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生成血清,生化/免疫学试验
金黄色 促凝剂/分离胶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生成血清,生化/免疫学试验
绿色 肝素锂、肝素钠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生成血浆,生化试验
浅绿色 肝素锂/分离胶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生成血浆,生化试验
紫色 EDTA-K2,或 K3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血常规试验
蓝色 枸櫞酸钠:血液=1:9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3~4 次 凝血试验
黑色 枸橼酸钠:血液=1:4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红细胞沉降率试验
灰色 葡萄糖酵解抑制剂(氟化钠)/草酸钾或 EDTA-Na2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 血糖试验

动脉采血法:采血部位多选用桡动脉(最方便)股动脉、肱动脉,标本用于血气分析等。

(二)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和保存

抗凝: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常用抗凝剂有草酸盐、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肝素等,不同的检测项目应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常用添加剂的主要用途与特点

保存:用于自动分析仪检测的全血标本,室温放置最多不超过 8 小时;血浆和血清标本:

  1. 保存 1 周的标本,置于 4℃ 冰箱内保存。
  2. 保存 1 个月的标本,置于 20℃ 冰箱内保存。
  3. 保存 3 个月以上的标本,置于-70℃ 冰箱内保存。

处理原则:血液标本在不抗凝情况 30 ~ 60 分钟凝固后析出血清;血凝测定,应充分抗凝后尽早离心分离血浆,在 2 小时内完成测定或 4℃ 冰箱中保存;血液形态学检验的抗凝标本应放置在室温中,不宜冷冻,1 ~ 4 小时内无影响,但应及时制作血涂片。

标本的签收

(一)合格标本标本的接收标准

  1. 标本相关信息记录完整,唯一标识 。

  2. 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及检验号联与检验单信息相同,标本采集时间准确。

  3. 按检验项目要求使用了相应的真空采血管,血量在规定范围,抗凝剂准确。

  4. 无溶血及无脂血血标本或不影响检测结果的轻度溶血及轻度脂血血标本。

  5. 按要求进行了特殊处理或防腐处理的标本 。

  6. 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

(二)不合格标本标本的拒收标准

  1. 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转运条件不当。
  2. 严重溶血及严重脂血的血标本。
  3. 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量的标本。
  4. 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容器不当。
  5. 申请单与标本标识不一致。

(三)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1. 血液标本采集前包括血液标本采集的环境要求与生物安全检验项目申请、患者状态等。
  2. 血液标本采集中包括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体位、压脉带使用、输液、溶血等。
  3. 血液标本采集后包括血液标本的运送、实验室签收、保存等。

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检测后废弃的血液标本应由专人负责处理,采用专用的容器包装,由专人送到指定的消毒地点集中处理,一般由专门机构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检测后的血液标本和废弃物。


三、习题

名词解释

  1. 血清:未抗凝全血经自然凝固或添加促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用于临床生物化学与免疫学检测等。
  2. 血浆:抗凝全血离心后上清部分为血浆,用于血浆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凝血功能检测等。
  3. 抗凝: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称为抗凝。

简答题

血液标本采集时患者的哪些方面会影响检验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月经和妊娠、饮食、生物节律、运动、体位、刺激物和药物等。

毛细血管采血有哪些注意事项?

毛细血管采血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健康采血部位,充分按摩,使局部组织充血。
  2. 消毒皮肤,待干后才能针刺。
  3. 采血动作迅速,深约 3mm,切忌用力挤压。
  4. 吸血动作宜慢,血柱应连续无气泡中断。
  5. 拭净吸管外余血,保证血量准确。
  6. 保证吸管内血液全部排放至稀释液。

试对皮肤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进行方法学评价。

皮肤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采血部位 手指、脚趾、足跟内外侧 肘、手背、手腕、腹股沟、颈外静脉
可获血量 最多 0.5ml 最多 60ml
优点 价廉、快速、操作简便、用血量少 代表性好、无组织液混入,可重复或追加实验
缺点 不可重复或追加实验、易混入组织液、代表性差、局部炎症可影响结果 用抗凝剂可改变血液性质,影响有形成分形态
临床应用 用血量少的项目或预稀释血的血液分析仪检测 用血量大的项目或全血的血液分析仪检测

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有:

  1. 穿刺前消毒乙醇未干。
  2. 穿刺部位不准确,造成淤血。
  3. 注射器漏气,产生气泡。
  4. 抽血后未卸下针头,强力注入试管。
  5. 长时间或用力摇动或拨动血块。
  6. 抗凝剂和血液比例不合适。
  7. 注射器或容器内有水分。
  8. 全血放置时间过长等。

血液标本的类型与采集方法及质量控制

血标本添加剂有那些?常有的抗凝剂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