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学校的教学计划,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第四章血型检验,放到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一起学习啦~

一、学习目标

掌握 尿液标本类型。

熟悉 尿液标本采集一般要求,包括患者准备容器准备、环境要求、生物安全、影响检测结果因素等。

了解 尿液标本运送、保存与检测后处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尿液成分反映泌尿系统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病变,还能反映血液、循环、内分泌、代谢系统及肝、胆功能,反映局部或全身疾病情况,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等,提供重要的信息。

尿液生成机制

  1. 血液灌注(循环)
  2. 肾小球滤过(过滤)
  3. 肾小管重吸收(吸收)
  4. 肾小管分泌(排泌)

肾脏的基本功能

排泄:通过泌尿功能排泄机体代谢的终产物。

分泌: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调节: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平衡等。

代谢:糖异生、氨基酸代谢。

(一)标本类型

  1. 晨尿为清晨起床后的第 1 次尿液标本,具有高度浓缩、酸化,含有形成分多hCG 浓度高等特性,适用于尿液有形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检验,可以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

  2. 随机尿为任意时间的尿液标本,具有标本易得、新鲜的特点,但成分不稳定,适宜门诊和急诊检验。

  3. 定时尿,分为餐后尿,3 小时,12 小时和 24 小时定时尿。

  4. 特殊尿标本

    1. 尿三杯试验
    2. 中段尿
    3. 导管尿

(1)晨尿标本

晨尿: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

膀胱中的存留时间达 6 ~ 8h,其各种成分浓缩

用于肾脏浓缩功能的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以及血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及肿瘤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查。

第 2 次晨尿:采集晨尿后 2 ~ 4h 内的尿液,要求患者从前一天晚上起到采集此次尿液标本时,只饮水 200ml,提高细菌培养和有形成分计数的灵敏度。

(2)随机尿标本

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

易受饮食、运动、药物的影响,可能导致低浓度或病理性临界值浓度的物质和有形成分的漏检;

随机尿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状况;

随机尿标本新鲜、易得,最适合于门诊、急诊患者的尿液筛检。

(3)计时尿标本

计时尿是指采集规定时段内的尿液标本。

准确的计时和规范的操作(包括防腐方法、食物或药物禁忌等)是确保计时尿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前提。

常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和细胞学检查。

计时尿标本及评价

标本 评价
餐后尿 ① 午餐后 2~4h 内的尿液
② 有利于病理性尿胆原(为最大分泌时间)、尿糖和尿蛋白的检出
3h 尿 ① 上午 6~9 时的尿液称为 3h 尿
② 多用于检查尿液有形成分
12h 尿 ① 晚上 8 时开始到次晨 8 时终止的 12h 内全部尿液
② 用于尿液有形成分计数、微量清蛋白和球蛋白排泄率测定
24h 尿 ① 晨 8 时次晨 8 时的尿标本(必须要求病人密切配合)
② 用于 Ccr、儿茶酚胺、17-羟、17-酮、TP、尿素、VMA、电解质等定量或结核杆菌检查等

(4)特殊尿标本

特殊状态或特殊检查所采集的尿液标本,如尿三杯试验、尿液红细胞形态检查、浓缩稀释试验、中段尿、导管尿、直立性蛋白尿等。

特殊尿标本及评价

标本 评价
尿三杯试验 ① 一次连续排尿,分别采集前段、中段、末段的尿液,分装于 3 个尿杯中
② 多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的诊断
红细胞形态检查 ① 清晨 5~6 时清洁外阴后,排去第 1 次尿液,采集第 2 次晨尿的中段尿 10ml

② 水平离心 10min,弃上清液后留取 0.25ml 尿沉渣备用
③ 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诊断 |
| 浓缩稀释试验 | ① 晨 8 时排尿弃去,自 10 时起至 20 时止,每隔 2h 采集尿液 1 次,此后至次晨 8 时合并采集 1 次,共 7 次尿液
② 主要用于评价远端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
| 酚红排泌试验 | ① 试验前 2h 禁止饮水,开始试验时饮水 300~500ml,以利排尿
②20min 后排尿弃去,准确地静脉注射 1ml 酚红注射液,并记录时间
③ 注射后第 15min、30min、60min 及 120min 分别采集尿液(每次均排空膀胱)
④ 主要反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主动排泌功能 |
| 中段尿 | ① 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排出的尿液,以无菌容器采集中间时段的尿液
② 一般用于细菌 |
| 导管尿

耻骨上穿刺尿 | ① 以无菌术采集导管尿、耻骨上穿刺尿
② 主要用于尿潴留或排尿困难时的尿液标本采集(2 岁以下小儿慎用)
③ 采集前必须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 |
| 直立性蛋白尿 | ① 对于有些无症状的尿蛋白阳性者,采取卧位 8h 后采集尿液标本
② 用于检测尿蛋白,以证实是否有直立性蛋白尿 |

(二)采集一般要求

患者应处于常规生活和饮食状态,采集时特别注意避免污染。清洁手及外生殖器、尿道口,女性避免阴道分泌物或月经血污染,男性避免精液混入。避免表面活性剂、消毒剂等化学物质污染。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液标本,必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使用无菌容器采集。

告知患者:采集目的,以书面形式指导

明确标记:采集检验申请单上标记患者姓名、门诊号或病历号、性别、年龄、检验项目、采集尿液标本的日期和时间、标本量和类型等信息,或以条形码作为唯一标识。

项目 一般要求
患者要求 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按常规生活、饮食
生理状态 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结果
避免污染 ① 患者先洗手并清洁外生殖器、尿道 ☐ 及周围皮肤

② 女性患者特别要避免阴道分泌物或月经血污染尿液,男性患者要避免精液混入
③ 要避免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粪便等其他污染物混入 |
| 采集时机 | 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液标本,必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使用无菌容器采集,以便于细菌生长 |

(三)尿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

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

容器要求:材料、规格、清洁度、标识

离心管:清洁、透明、足够强度,并有刻度,底部锥形或缩窄形,尽可能密封。

信息标记:便于标记和识别,粘贴于容器外壁,不能粘贴于容器盖上。

标本容器要求

1.隋性材料制品

2.具有足够容积

3.干燥、洁净

4.带密封口装置

5.特殊容器

尿液标本的保存

  1. 尿液标本保存:尿液标本采集后应在 2 小时内完成检验,最好在 30 分钟内完成。如果不能及时分析,可冷藏于 2 ~ 8℃,或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常用防腐剂有甲醛、甲苯、麝香草酚、浓盐酸、硼酸、碳酸钠等。
  2. 尿液标本处理:检测后的尿液标本无论是否含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均视为感染性生物污染源,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可选用 10g/L 过氧乙酸或漂白粉、10g/L 次氯酸钠等消毒剂。

尿液标本无防腐措施下的潜在变化

理化性质 变化及机制
颜色变化 因物质氧化或还原、尿色素原或其他成分分解或改变所致。
如胆红素转化为胆绿素、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尿胆原转化为尿胆素
透明度 假性减低:因细菌繁殖、溶质析出所致,如结晶和无定形物质
气味 假性增加:因细菌繁殖或尿素分解形成氨所致
pH 假性升高:因细菌分解尿素形成的氨、CO2 挥发所致
假性降低:因细菌或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为代谢性酸类物质所致
葡萄糖 假性减低:因细胞或细菌分解糖所致
酮体 假性增高:因细菌将乙酰乙酸盐代谢成丙酮所致
假性减低:因丙酮挥发所致
胆红素 假性减低:因光氧化作用转变为胆绿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所致
尿胆原 假性减低:因氧化为尿胆素所致
亚硝酸盐 假性增加:因尿液标本采集后细菌繁殖所致
假性减低:因转变为氮所致
红/白细胞、管型 假性减低:因细胞和有形成分分解,特别是稀释的碱性尿液
细菌 假性增加:因尿液标本采集后细菌繁殖所致

1.冷藏 :最简便的方法,可保存 6h,避光加盖。冷藏内可抑制细菌生长,但有尿酸盐和磷酸盐沉淀可影响显微镜检查结果。

用于电解质、肌酐、葡萄糖、总蛋白、清蛋白、重金属、药物、促卵泡激素、雌三醇等检查。

2.防腐:尿液常规筛检尽量不要使用防腐剂(preservative),然而对计时尿标本和在标本采集后 2h 内无法进行尿液检查,或被检查的成分不稳定时,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同时,尿液仍需冷藏保存。

防腐剂的类型及作用

防腐剂 作用
甲醛 对尿液中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有固定作用。
不适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检查
甲苯 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定性或定量检查
麝香草酚 可用于尿液显微镜检查,尤其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以及化学成分的检查的标本保存
浓盐酸 常用于定量测定 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儿茶酚胺、草酸訃血钙、磷等的尿液防腐
不能用于常规筛查
硼酸 用于蛋白质、尿酸、5-羟吲除乙酸、羟脯氨酸、皮质醇、雌激素、类固醇等检查
不适于 pH 检查
碳酸钠 用于卟啉、尿胆原检查
不能用于常规筛查

记忆口诀:

  • 醛胞管
  • 苯白糖
  • 香草有形找结核
  • 肾上盐酸 17 儿茶钙

标本检测后的处理

  1. 检测后尿液 检测后的标本先消毒再排入下水道。
  2. 非一次性标本容器 先消毒后冲洗。
  3. 一次性尿杯  使用后的一次性尿杯,先消毒、毁形,再按照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尿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

一、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实验室要制订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的文件。相关标准操作程序文件、标本采集手册等应装订成册,并下发到各病区、门诊护士站。

二、项目选择和申请

  1. 检验项目的选择

  2. 检验申请单的填写

  3. 标识及条码管理系统

三、采集前患者状态的控制

1.生理性状态:在检测前质量管理过程中,患者的准备及生物学变异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不是检验人员所能控制的因素,需要医师、护士、患者共同配合,才能使标本完全反映患者的实际状态。

生理状态对尿液检测的影响

因素 影响
情绪 精神紧张和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儿茶酚胺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生理性蛋白尿
年龄 不同年龄新陈代谢状态不同,其尿液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应调查和设定不同年龄段参考区间,以消除年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性别 男女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不一
月经 月经周期影响尿液红细胞检查
妊娠 妊娠期间 hCG 含量不断变化。妊娠后期,尿液白细胞定性检查可出现假阳性

2.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可影响尿液检验结果。

因素 影响
饮食 高蛋白膳食可使尿素、尿酸增高以及尿液 pH 降低

高核酸食物(如内脏)可导致尿酸明显增高
进食大量香蕉、菠萝、番茄可增加餐后尿糖和尿液 pH 值 |
| 饥饿 | 长期饥饿可以使尿酸、酮体增高 |
| 运动 | 运动可导致尿液成分发生改变。如长途跋涉后尿肌红蛋白可增高 |
| 饮酒 | 长期饮啤酒者尿液中尿酸增高 |

3.告知:为了使检验结果有效地服务于临床,医护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和影响结果的非疾病性因素,并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书面、影视等方式告知患者,尽可能减少非疾病因素对标本的影响,保证标本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疾病状态。

4.控制:控制饮食、用药、活动、情绪等影响。

四、采集器材

标本采集器材如尿杯、试管应严格按标准采购,离心管、离心机符合要求并定期严格校准,器材和仪器本身及工作环境随时保持整洁。

五、运送和保存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运送要求 评价
缩短转运时间 尽量减少运送环节和缩短储存时间,要做到专人、专业且有制度保障,以避免标本传送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防止气泡产生 轨道传送带或气压管道运送时务必防止尿液产生过多的泡沫,以避免因此而引起的细胞溶解
注意生物安全 应意识到尿液是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标本,应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如防止标本漏出或侧翻,污染环境、器材和衣物等

六、验收制度

(一)拒收标本

  1. 标本标识内容与检验申请单内容不一致;
  2. 申请单的项目不全;
  3. 标本类型错误;
  4. 尿量不足;
  5. 有粪便或杂物污染;
  6. 防腐剂使用不当;
  7. 容器破损;
  8. 标本流失等。

(二)对难以得到的尿液标本或再次采集确有困难的标本 → 临床协商 →“继续”检验 →注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的说明。

三、 习题

选择

对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的要求不包括(  )

A.干燥清洁  B.特殊容器  C.带密封口装置  D.足够容积  E.可重复使用

检查管型、细胞等有形成分最适宜的标本为( )

A.空腹尿    B.餐后尿    C.随机尿  D.首次晨尿  E.3 小时尿

用于尿液蛋白成分保存的是( )

A.甲苯 B.甲醛  C.麝香草酚  D.浓盐酸  E.稀盐酸

名词解释

  1. 餐后尿:餐后尿是指午餐后 2 ~ 4 小时内的尿液,此时段的尿标本有利病理性尿胆原、尿糖和尿蛋白的检出。
  2. 中段尿:清洁外尿道口后,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段的尿液,以无菌容器只接留中间段的尿液,一般用于细菌培养。
  3. 24 小时尿:第一天早晨 8 时排空膀胱,弃去此次尿液收集至次日早晨 8 时的全部尿液,适用于尿化学成分的定量。
  4. 晨尿:指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及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通常晨尿在膀胱中的存留时间达 6 ~ 8 小时,各种成分较浓缩,已达检测或培养所需浓度。可用于肾脏浓缩功能的评价、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以及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检查。

简答题

尿液标本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哪些变化?

尿液在室温久置后,细菌会繁殖,也可能析出结晶,致尿液变得混浊或腐败;

另外细胞和其他有形成分会溶解,加之尿素分解产生氨,使 pH 升高,氨臭加重。

试述尿液分析的临床意义。

①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如炎症、结石肿瘤、肾移植术后等

② 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肝炎、急性胰腺炎等

③ 安全用药的监护,如庆大霉素、磺胺类等的毒副作用。

④ 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铅、汞重金属中毒等。

⑤ 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

尿液标本的种类、采集方法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尿液保存防腐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尿液采集的质量控制分哪几个方面?